最新消息
新界鄉議局向行政長官提交對2023《施政報告》建議書 「城鄉融合發展 激發『興』動能」
2023-08-16

新界鄉議局今天(8月16日)與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會面,就新一份《施政報告》提交建議書。今年鄉議局建議書以「城鄉融合發展 激發『興』動能」為主題。以李家超行政長官為首的第六屆特區政府領導班子,上任一年來勵精圖治,帶領香港踏上由治及興的新征程。新界鄉議局將繼續秉持愛國、愛港、愛鄉的宗旨,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,為新界的發展開啓新篇章。

今年本局建議書仍然以北部都會區發展為重點,就九大範疇共提出35項建議,有關重點詳述如下:

一、 優化北部都會區發展策

1. 優化新田科技城規劃 堅持城鄉融合發展

本局原則上支持北部都會區發展成為15分鐘職住平衡、低碳宜居的智慧城市。惟原本新田的規劃大綱圖包括鄉村式發展(V Zone) 內的多條鄉村被剔出今次新田科技城建議發展大綱圖(RODP)的規劃範圍,有刻意遺忘鄉村之嫌。鄉村將被700萬平方米的創科(I&T)用途建築物及公屋包圍,在規劃上極不協調。要求將有關鄉村重新納入新田科技城的規劃範圍,並以公私營合作模式試行「城中村」或「鄉村改造」計劃。

2. 加快興建道路網絡

即使北部都會區以鐵路為主要交通骨幹,但不可忽視區內對道路的需求。建議加快修建道路網絡,同時等待鐵路的興建,才是合理安排。

3. 加強氣候適應能力

新田是香港其中一個氣溫最高的地區。科技城設計必須通過適當的城市設計、建築配置、綠化比例、生物多樣性等,確保氣候適應能力,避免產生熱島效應。同時針對強降雨做好規劃,維修及美化新田東區和西區主要排水道之間的水網,以分流洪水或地表水,達致海綿城市發展理念。

 

4. 積極保育魚塘 建設宜居社區

支持積極保育現有魚塘,建議邀請村民、機構、當地魚塘經營者和環保組織維持、管理和營運。必須尊重和制定長期管理計劃,明確界定和指定濕地保育區和可發展地區,將香港打造成國際認可的濕地城市,推動生態旅遊的發展。

 

5. 引進創科企業 吸引人才進駐

支持政府將新田科技城打造成為創新及科技中心。建議透過創新規劃及城市設計,優化現有藍綠資源在開放和公共空間的應用,以及透過三維土地利用,優化樓宇頂層與社區綠化帶的互聯性,優化生活環境,吸引人才和企業進駐。

 

6. 引入績效指摽 高層統籌協作

建議設立具備指導及審批權的高層次專責架構,負責統籌新田科技城的總體規劃,以便加快進行彈性招商引資(可參考新加坡的組織架構,能靈活迅速對接對象單位),領導跨學科團隊,並負責引領實施和審查總體規劃,負責城市建築、設計和公共空間的戰略發展。

 

7. 保留粉嶺高爾夫球場

粉嶺高球場是香港活的文化遺產。政府擬議之高密度住宅發展與當地自然景觀並不相符,將嚴重影響生態環境。高球場對推動香港旅遊業發展有積極作用,而保留整個18洞球場,對香港申辦國際高爾夫球大賽至關重要。建議政府可考慮發展上水丙崗村約8.5公頃的荒廢農地,料可興建12,188伙公營房屋單位,應市速度較收回高球場再建屋為快。

 

8. 港深共建口岸經濟帶

新界北各個口岸附近範圍,由於歷史原因,過去有若干規劃錯配,厭惡性設施和負面因素嚴重影響未來深港口岸兩邊區域的融合發展。通過共建深港口岸經濟帶,希望可以進一步創新發展相關的機制,簡化通關安排和規則對接,以促進更有效的跨境合作。

 

9. 全面開放中英街

建議全面開放中英街,港深兩地可利用沙頭角獨特的地理優勢,保留禁區邊境圍網,把現時一分為二的沙頭角,整合為「特區中的特區」,以「港進港出」、「深進深出」形式開放禁區,共同規劃打造跨境合作旅遊區;並以「港人、港貨、港企」為賣點,提高港方沙頭角的商貿消費吸引力。

 

10. 一地兩檢拓跨境海上遊

建議特區政府積極與深圳當局磋商,把位於深圳大鵬新區的南澳口岸碼頭以「一地兩檢」模式運作,抵港旅客先入境後登船,進入香港境內之後航線便不受限制。

 

11. 打造「黃金內灣」香港片區

從流浮山到龍鼓灘到屯門碼頭的長形地理片區,擁有深圳前海和洪水橋/厦村新發展區的地理優勢,建議香港可與深圳前海/南山科技園合作共同開發管理,主要從事金融、現代生產性服務業、應用型科技、互聯網公司等企業,共同招商引資,配合洪水橋等新發展區的規劃,成為「黃金內灣」的香港標誌。

 

二、 善用土地  穩定樓價

12. 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土地

建議盡快重啟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土地的研究,同時研究重新為全港郊野公園劃界,以探討釋放更多生態保育價值較低的土地用作發展的可能性。此前,應即時凍結郊野公園用地的面積,以防郊野公園面積繼續無序擴展。

13. 完善祖堂制度 突破發展困局

感謝政府與鄉議局成立工作小組,在尊重祖堂傳統和保障祖堂成員合理權益的前提下,務實處理祖堂地難以發展的困局。鄉議局今年8月正式開始諮詢新界祖堂持份者意見,包括降低出售土地門檻,完成諮詢後將向政府提交建議。

 

14. 提供誘因鼓勵土地共享

為減輕政府徵收土地的財政壓力以及縮短興建基建的時間,建議政府提供誘因如共享土地形式,吸引私人發展商收購及發展新界閒置土地,利用發展商的財力及執行能力,短時間內增加房屋供應、改善地區交通及配套設施。

 

15. 樓市撤辣

近期樓市復甦力道明顯減弱,加上美國加息陰霾持續,可能影響香港整體樓價跌幅擴大,「辣招」已失去意義,正是「撤辣」最佳時機,政府宜逐步撤辣,穩定樓市。

 

16. 設立樓宇緊急維修基金

建議政府部門調撥資源成立樓宇緊急維修基金,針對「三無」大廈主動介入協助有即時危險的樓宇進行緊急維修,完成工程後再向業主收取工程款項。

 

三、 改善鄉郊民生

17. 加快丁屋審批

本局支持政府增加房屋供應,也十分支持政府興建過渡性房屋以滿足香港市民的住屋需求,然而丁屋政策是整體房屋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,新界人申建丁屋動輒十年八載。要求特區政府加快審批丁屋申請以及優化處理投訴的程序。

 

18. 重新登記寮屋

建議政府按照現時的實際情況重新進行一次大規模寮屋登記,如果已經存在若干年期的寮屋應予以暫准存在。促請發展局與鄉議局共同成立工作小組跟進理順寮屋問題,本局樂意盡力提供適切協助,共同維護鄉郊社會的和諧穩定。

 

19. 理順新界僭建問題

建議發展局與鄉議局重啟僭建理順工作小組,探討清拆以外的解決方法,例如容許村民為僭建部分補地價,政府在達成共識之前暫緩執行清拆令,本着以民為本的精神去妥善理順有關問題。

 

20. 加快解決鄉村排污問題

截至2022年底,政府鄉村污水收集系統計劃僅覆蓋581條鄉村,已完成工程的鄉村僅263條。大部分鄉村的污水未獲適當處理,嚴重影響環境衛生。強烈要求政府增撥資源,將所有鄉村納入污水收集系統工程計劃,全面解決鄉村排污問題。建議容許60歲或以上村民可無須經資產審查申領政府津貼,協助他們盡早將村屋接駁至公共污水渠。

 

四、 完善大嶼交通網絡

21. 強化交椅洲人工島周邊發展

強化交椅洲周邊地區發展,連成協同效應帶動離島經濟發展,須考慮周邊如梅窩、坪洲等地區能同步發展;建議興建坪洲與人工島可通行道路:坪洲依靠水路出入港島或愉景灣區,希望政府顧及坪洲居民需求,興建坪洲與人工島支路。

 

22. 優化大嶼山南北交通網絡

來往大嶼山南北地區主要靠東涌道,如遇任何大型意外或嚴重事故,大嶼山南居民並無其他替代行車道路,建議以土木工程拓展署於2022年6月「檢視大嶼山交通運輸基建網絡及旅客接待能力研究」所提出的優化方案,開啟梅窩至小蠔灣隧道工程規劃,打通大嶼山南北區域,優化對外交通網絡。 

 

23. 豁免封閉道路許可證收費

目前香港的禁區當中,只有大嶼山封閉道路許可證需要收費,即使是大嶼山居民也需要繳付有關費用。建議豁免大嶼山封閉道路許可證收費,以減輕當區居民的交通開支負擔,同時減低道路使用者、物流及運輸業經營者的交通成本。

 

五、 轉廢為能 棄地重生

24. 盡快興建屯門曾咀垃圾焚化爐

處理堆填區飽和問題已是刻不容緩,建議曾咀焚化爐的容量維持在3,000公噸,省卻再做環評的時間,令工程最少可以提早3年完成。與此同時,政府應盡快進行全港選址研究,按人口分布及交通運輸等因素物色更多合適選址興建焚化爐,盡早關閉堆填區。

 

25. 修復荒廢堆填區令棄地重生

建議政府利用荒廢的堆填區用地,運用科學技術將廢物體積縮減九成以上,並從廢物中回收熱能化為能源,將堆填區用地活化為建屋用地或將基建設施遷入,再善用騰空後的土地。

 

26. 加強對回收業的支援

香港工業及貯物用地不足,業界難以覓地,建議開放和善用工業邨內的閒置土地,發展回收工業,以及開放將軍澳建築物料回收場的部分土地,用作回收物料。

 

27. 優化都市固體廢物徵費計劃

都市固體廢物徵費計劃將於2024年4月實施,希望政府提供更多基建支援以及定期檢視有關措施的成效,並繼續與鄉議局保持緊密溝通,讓計劃在新界鄉郊可以順利、有序地落實推行。

 

六、 智慧鄉郊 益惠鄉民

28. 擴展上網電價計劃

建議放寛新界村屋天台太陽能裝置覆蓋範圍,由有蓋面積的50%擴展至100%;並盡快研究為天台以外地方如花園、農地、荒廢魚塘及閒置土地,制訂標準太陽能安裝指引;簡化行政手續的措施,加快審批速度,鼓勵更多市民參與發展可再生能源,

 

29. 改善鄉郊流動網絡覆蓋

不少新界鄉村至少仍然未有鋪設光纖、流動網絡速度太低,甚至沒有流動電話網絡覆蓋、接收欠佳,鄉民根本無法正常使用手機和享用上網服務,建議政府出資或積極鼓勵電訊商為鄉郊增建基站,切實改善鄉村居民基本通訊需要。

 

30. 鄉郊遙距醫療服務提速提效

由於不少鄉村土地被劃為綠化及保育區,基建嚴重不足,部分鄉村更因網絡信號不佳,無法利用科技進行遙距醫療。希望政府繼續改善鄉郊基建以及推動智慧鄉郊的發展,同時繼續在鄉郊物色更多試點,探討長遠在新界鄉郊全面推行遙距醫療服務的可能性。

 

31. 智慧出行 便利旅遊

建議運用科技方便本地人及遊人智慧出行;介紹鄕郊景點及其歷史和文化,供遊人共享,包括本地及外地到訪的遊客,可望促進旅遊業,帶動經濟。

 

七、 振興鄉村 重現生機

32. 重啟「鄉郊規劃及改善策略小型工程計劃」

政府曾於90年代撥款40億推行「鄉郊規劃及改善策略小型工程計劃」效果良好,但後來被「鄉郊小工程計劃」取代,由於沒有收地權,成效欠佳。要求政府積極考慮重啟該計劃,主動興建更多鄉村道路,提高偏遠鄉村的可達性,令偏遠鄉村重現生機。

 

八、 抗戰歷史教育 提升民族自豪

33. 修建抗戰文物徑 推動愛國教育

鄉議局與多個愛國社團發起屯門龍鼓灘興建「劉春祥抗日英雄羣體紀念碑,在屯門民政事務處資助下,於今年5月正式揭幕,成為新界西愛國教育的新地標。建議設置抗戰紀念館及三條抗戰文物徑,包括西貢、沙頭角及大嶼山,讓市民了解國家歷史以及香港與國家的關係,提升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。

 

九、 完善地區治理 加強支援鄉事機構

34. 服務地區 用人唯才

鄉議局全力支持特區政府完善地區治理。新界鄉郊環境獨特,建議政府在考慮新一屆區議會委任議員人選時,委任一定數目熟悉新界鄉事的愛國者擔任區議員。

35. 增加對鄉事機構的資助

現時政府對鄉議局、鄉事委員會及村代表的財政資助不足,尤其在當今社會複雜多變的政經形勢下,更需要政府提供更大的財政資助,以更好地履行其法定職能,建議政府增加對鄉議局、鄉事委員會及村代表的財政資助。